我在很小的时候,就听说成都气候宜人,山不尽高空气还好,水特别清澈.甘甜。于是,今年暑假,我便让妈妈带我到,成都的道教圣地:青城山,还有给成都年年供水的:都江堰。
经过一天的火车后,在十九号下我我和妈妈到了成都,我们先找到了酒店住下,第二天早上六点半,导游把我们接上了大巴,开始向都江堰出发,一路上大家都因为早晨起得太早而无精打采,有的还在去都江堰的路上补起了觉,但一到都江堰,下了车大家便精神奕奕,准备一睹都江堰的风采。
导游先把票发给了我们,到了景区后我们现做的就是合影,但照着照着,我们发现导游和一部分人不见了,大家慌了起来,导游万一不见,我们找不到路怎么办?但幸好导游带了扩音器,我们顺着声音找到了他们,等人聚集后,他先带着我们过安澜桥,过之前她告诉我们:“桥往哪边晃,就伸哪只脚”。刚过桥时大家都不以为然,但走着走着人越来越多,开始晃的猛烈起来,有些人差点摔倒,这是导游又一次大喊:“桥往哪边晃,就伸哪只脚”。我们一听便开始跟着桥一起晃动,不一会儿,大家便一起过了桥大家便一起过了桥。
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了鱼嘴,她告诉我们:“鱼嘴是把汹涌的岷江分割成外江和内江的,而外江排洪,内江引水灌溉”。紧接着,导游又带着我们来到了飞沙堰,它是一个小石滩,石滩上长了许多芦苇,水是从细细的石缝里流出的,天空中海飞着海鸥和燕子。有时它们飞累了会站在大石头上歇息。这时导游告诉我们:“飞沙堰起泄洪.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”。接着我们来到了都江堰中最为重要的工程:宝瓶口。宝瓶口是由人工开凿的一通山峡,于垒山被一分为二,其间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,内江水从百米之宽的河道涌向宝瓶口,平水季节奔流而过,高峰时节则节节升高,不加节制的水流不断爬升,一涌而入,成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。此间飞沙堰的设计与宝瓶口相互结合,它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.15米。这就意味着当内江水位升高2.15米后,汹涌的波涛将从飞沙堰溢出。宝瓶口入水便始终在一个几乎平衡的常量上。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获灌溉又安然无恙。
在回去的路上,我在想:李冰真是个伟大的人物,他的;“二八排沙,四六分洪”的壮举不仅让人叹为观止,而且给成都的老百姓们清澈的水来饮用,来灌溉农田。
第二天,我们又来到青城山。虽然过程很累,但很开心。因为我爬上了山顶。俗话说得好:“人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”
经过这次旅游,让我成长了不少,俗话说得好: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,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,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