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国际学校
 
  教学反思
 
 
 
lyis位置:洛阳理思实验学校(原洛阳国际学校) >> 小学部 >> 教学反思 >> 浏览文章  
教育中的南风效应
2012-10-31 14:40:49 本站原创 梁禹 【字体:

 

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效应叫“南风效应”,其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的一则寓言:

南风和北风比赛威力,比赛的项目就是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。北风首先发威,一上来就拼命刮,凛凛寒风刺骨,其结果,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,把大衣越裹越紧;南风则徐徐吹动,顿时风和日丽,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,始而解衣敞怀,继而脱掉大衣,南风获得了胜利。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,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,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。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,被称为“南风效应”,有时也被称作“温暖法则”。

这个寓言的解读自然有它的多义性,但在育人的范畴上它也深刻地告诉我们,感人心者莫乎情,说服往往胜于压服,和风细雨有时候要强于暴风骤雨。

上周,我就做过一阵“北风”。一一班的任课老师提起张志远,各个都是摇头:上课桌子上东西乱放,一会摸画笔,一会喝水,一会又把牛奶撒到同桌的腿上,一会凳子又倒了。纪律班长一肚子意见:做操时,他抓抓前边同学,踢踢后面同学,周围总是骚乱不断。卫生班长更是给他起个别名:“垃圾大王“,座位下总是纸屑、果皮、牛奶袋、文具等等。这不,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上,张志远竟又公然离开座位,跑到后面一个同学面前,说着什么。看到老师着急的表情,我作为班主任,更是如坐针毡。

下课后,我把他叫过来:“你先看看红花榜上,你的红花最少,为什么不看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做的?现在,你把上课纪律给我背一遍。“他低着头,不说话。接下来,我让他同桌做”监护人“,全面监护他的课前准备、卫生和纪律,时刻提醒,并委以重任,老师不在时,全权代理老师的权利,如若违抗,就相当于违抗老师。

谁知,一天下来,举报的同学有增无减:“老师,张志远抢我的球。”“老师,他咬我。”“老师,他把垃圾扔到我座位上。”……

我静下心: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就是一阵北风:指责、粗暴地威吓?我们教育工作者,一言一行都是为了教育学生,没想到有时也会适得其反。有时会这样解释:指责是为刺一刺那些无动于衷的学生,让他清醒;冷处理是给那些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反省一下自己。至于威吓,破锣必须用重锤,不用重锤敲不响。出发点似乎都是好的,可是造成的后果不一定好。

何不吹吹南风呢?即便家长也承认:“我们孩子得花费老师几倍的精力。”但是作为老师,需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,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,多给孩子一些情感上的交流,像那微微南风,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,留下一份温暖,培育了一份感动。

周一升旗时,当我快走到张志远身边时,我说:“表扬——”他马上站直,双手并拢。我走过去:“表扬张志远,站的最直。你能不能坚持到升旗结束呢?”他点点头。我马上说:“老师相信你。希望爱动的同学向你学习。”他眼里露出一丝惊喜,站得更直了,几乎要倒向后面。

上课时,我又重新表扬他早上升旗的表现,发现一节课他都做得很端正,我马上让全班同学观摩,并检查自己的坐姿。表演对话时,他竟然也举起手。我忐忑地让他上台表演,谁知他说的非常流利,我当场奖励给他一颗红花。下课铃响起,我宣布:鉴于张志远同学的出色表现,任命他为擦黑板小班长。下课后,我把他叫过来:“老师特别喜欢你今天课上的表现,在下课时,我们能不能不乱抓小朋友呢?有什么事,可以给老师说呀!”他坚定地点点头。

也许,他还会反复,也许,改变一个人需要很长时间,但是我已强烈地意识到:教育孩子,老师“呼呼北风” 只能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,既不利于改正错误,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。为什么不试一试使用“南风”呢?它看起来平淡无奇,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;听起来缺乏力度,却起到了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效果。

学生年少,又容易冲动,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。古语云:“教者也,长善而救其失也。”“数其一过,不如奖其一长”,面对犯错误的孩子,让我们对他们多一份宽容和尊重,让其自发自醒。这难道不是表明教育除了是一门技术外,更是一门艺术,一门对人性理解的艺术吗?

 
豫ICP备1902763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