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国际学校
 
  学生天地
 
 
 
lyis位置:洛阳理思实验学校(原洛阳国际学校) >> 中学部 >> 学生天地 >> 浏览文章  
红包的尴尬
2014-4-11 13:47:57 段守博 初二(4)班,李珑润,辅导老师:段守博 【字体:

红包对中国人来说,是无声的祝福,是有形的馈赠,尤其逢年过节的,小小的红包更是锦上添花的东西。可是,最近红包却遭遇了尴尬,人们众所纷纭,因为这红包来得不同寻常——重庆八旬老人每次乘车都给让座者发红包,内附两元纸币和一张感谢信。

给需要的人让座本是件稀疏平常的事,可就是这随之而来的红包,将“让座”推进了公共视野。不少人反对来人的做法,认为道德行为被金钱庸俗化了,不利于民众正确道德观的形成。也有人称老人哗众取宠、赚公众眼球。可老人面对媒体时,说的几句话发人深思:“人家坐得好好的要给你让座,我觉得心里过意不去,就想着怎么感谢一下人家。两块钱是车费。”

不让座,我尊重你的权利;让座,我还你一个尊重。这就是老人朴素的想法,但却将问题实质一语道破。当人们滔滔不绝谈论自己拥有某某权利时,何曾想过他人也拥有“让座”或“不让座”的权利?前段时间媒体报道,有不让座者被扇耳光,也有媒体公开刊登不让座者画面。我在想,在这样一个时刻可能被人指摘的社会,人们有自由、权利和安全感可言吗?用一种不文明制止另一种不文明,这就是道德畸形的力量。人们不让座,或许真的是不方便呢?比如生病,比如实在太累,难道这些人的权利不应该受到保护吗?话说回来,让座者让座了,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。我曾经在公交上,被一个50多岁体格肥硕的大妈硬生生地挤了起来,其实她不知道,我本来就打算起身让位的,她的做法实在是多此一举。如果让座者都有这样的遭遇,恐怕让得也不会心甘情愿吧?

有人会说,一个微笑或者依据感谢足够了,红包就庸俗了。我想说,选择以何种方式回报让座者,本身也是一个人的自由,而让座者接受与否,又是他的权力,有什么不妥呢?一张卡片,两张纸币,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,是“投桃报李”的人性本善。孟子云:“爱人者人恒爱之,敬人者人恒敬之”。

这件事也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——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公德。这就是宣传的力量。现代社会物欲横流、人人为我,冷漠感像一堵无形的墙,将心灵向阳面彻底封死。不过这绝不代表人们丧失了功德,只是需要有一种正面的能量,给予人们心灵上的震动与刺激。而老人的红包恰恰就是这种醍醐灌顶的力量。试想,当让座者接到红包时,那种惊诧与激动,会让他深受感染,也许他会将这个新鲜事告诉亲朋好友,或者发微博爆料下,他还可能把红包收藏起来,用以当实例教育子女,这无疑更易被孩子们接受,将高尚道德传给下一代。那这是不是一种另类的道德渲染?这比任何口号与宣传都来得快,效用也最明显。或许这是功德宣扬的一种有益创新与探索。

   爱心不是放在那里供人心安理得享用的,它需要付出,需要交互,更需要传承,这样才能释放出道德正能量,从而百花齐放,人们和谐相亲。

 
豫ICP备19027634号-1